摩里薩卡-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20150221

林田山 (1).JPG  

春節花蓮遊第二天,上午安排的是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林田山林場,曾經是台灣第四大的林場,
1918
年開始,日本人即在此山區進行伐木,
1938
年,這兒伐木的規模日益擴大,
到了1960年代是伐木的全盛時期,
除了興建運材索道、鐵道及集材設施外,
也為林場工作人員設立了中山堂、員工宿舍、醫務室、福利社、小學等等,
使得當年的林田山成為一個生活機能完備的伐木社區,
曾聚集了四、五百戶住家,人口更多達兩千多人,
林田山繁榮景象讓這裡曾有「小上海」之稱。

 

 

 林田山 (2).JPG  

1972年一場嚴重的森林大火,燒毁了許多重要木材及設備,
加上1991年政府全面禁伐天然林的政策實施,
林田山的伐木作業正式停了下來,
之後林區工作站相繼裁併,員工編制逐年刪減,
工人的離開,也帶走了林田山的繁華。

 

 

 林田山 (3).JPG  

原子炭工廠

時過境遷,山川不變,
房舍、機具卻不敵歲月及風雨催殘。

 

 

 林田山 (4).JPG  

基層員工宿舍區

即使用再好的木頭蓋的房舍,
少了人氣,村落是一片死寂及殘破。

 

 

 林田山 (5).JPG  

在地文史工作者及林務局的努力下,
終在2001年,於林田山設立全台首座的「林業文化園區」,
為林田山保存了相當豐富的林業文化資產,
林場子弟及退休員工共同籌組了「林田山文史工作室」,
積極投入當地導覽與解說活動,延續林場原有的人文歷史氣息,
並被文化部登錄為聚落型文化資產,
走過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當然不能錯過林田山。

 

 

 

 林田山 (6).jpg  

蒸汽機關車,被速度快的柴油機關車取代,
鐵路運輸,被便捷的公路運輸取代,
柴油機關車看繁華落盡,遙想當年豐功偉業。

 

 

 

 林田山 (7).JPG  

一張張的老照片,都是一篇篇動人的故事

 

 

 

 林田山 (8).jpg  

風景美,氣氛佳,思古悠情,黑媽媽演來全不費功夫。

 

 

 

 林田山 (9).JPG  

不過,當年滄桑話題淺談就好,憂鬱的事何其多啊,
笑看紅塵人不老,只求一生樂逍遙。

 

 

 

 林田山 (10).JPG  

萬榮工作站除了管山管樹管房子,
還管遊客來林田山有沒有受益多多。

 

 

 

 林田山 (11).JPG  

文物展示館原為物料倉庫,
進入展館彷彿回到六0年代,
不過搭時光機前記得要先脫鞋,
阿狗阿貓不能隨行,除非放在竉物袋裡。

 

 

 

 林田山 (12).JPG  

玉米的竉物外出包兒子背著,他已不知穿越到哪個地方了,
我只好先在外面等著女兒逛完出來。

 

 

 

 林田山 (13).JPG  

出入處,掛上各種樹木的年輪

 

 

 林田山 (14).JPG  

林業園區裡有很多特色章還有日期章,
最好是帶整本的來,才能蓋個夠。

 

 

 林田山 (15).JPG  

好有時代感的生活用品及工作機具,
舊東西保存不易,更何況還要花心力恢復它們舊有的光彩,
當然要給這些致力文化傳承的人員送上熱烈掌聲。

 

 

 

 林田山 (16).JPG 

哇噻!竟然還有這等級的獎旗 ,希望得主一直從缺。

 

 

 

 林田山 (17).JPG  

木雕館旁的日式宿舍區,
目前還有人居住在此,我們就不去打擾了。

 

 

 

 

 林田山 (18).JPG  

木雕館是昔日的公共食堂,
想像一大群人一起吃飯,場面一定很熱鬧,
現在內部展示幾位大師的木雕作品。
老爺主動找女兒合照吔,看的我都要掉淚囉。

 

 

 

 林田山 (19).JPG  

入口處旁有一牛樟原木,記得一定要去聞一下喔!
黑媽後來才懂,原來牛樟是台灣特有的闊葉喬木,
而牛樟芝是寄生在牛樟上的腐生真菌,
近來因為商業炒作牛樟芝的療效後,助長牛樟芝的盜採及牛樟的盜伐。

 

 

 

 林田山 (20).JPG  

小朋友偷採芒果?芭樂?還是……
但其實是自拍神器???

 

 

 林田山 (21).JPG  

位在廣場另一側的林業生活館,
以前是及温泉旅舍,日式宿舍區。

 

 

 

 林田山 (22).JPG  

裡面展示的是書法作品,這次的主題好像都和酒有關。

 

 

 

 林田山 (23).JPG  

生活館後方別有洞天,新建的照片故事牆和幾株櫻花,
隔離了幾公尺外的遊客喧囂。

 

 

 

 林田山 (24).JPG  

型男,偷拍一下

 

 

 

 林田山 (25).JPG  

廣場還留著代木用的索道「到著點」,
架空索道(或稱流籠),早期最能符合運材成本經濟效益,
林場內還有幾處索道定根的水泥基座,支撐著索道。

 

 

 

 林田山 (26).JPG  

腳下踩著的是貨真價實的萬森線鐵道,
可能因為在廣場的關係,把它鋪平了,
循著鐵道走,往林場懷舊館,是昔日的交誼廳,

運用聲音、影像、燈光及模型,
呈現林田山林場發展歷程,
並以影音同步的方式營造林場50年代場景,
讓人身歷當年,感受林場生活。

 

 

 

 林田山 (27).JPG  

經由懷舊館旁的走道,往上走。

 

 

 

 林田山 (28).JPG  

步道穿過「温泉線鐵道」的下方,
原本的木製鐵道殘破不堪,
重新架設鋼樑及舖設枕木恢復舊觀,
厲害的是鋼樑看起來像整顆原木做的。

 

 

 

 林田山 (29).JPG  

支架交叉成一副美麗的幾何圖形

 

 

 

 林田山 (30).JPG  

日據時期林田山的鐵道共有萬森、温泉、大觀等線,
光復後再延伸高嶺線及高嶺線,每一線鐵道並不相連,
中間需靠索道才能將木頭運送出來。

 

 

 

 林田山 (31).JPG  

往森林方向的鐵道,出現兩隻不知名的鳥,
鳥和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女兒小心冀冀的拍照,深怕嚇跑牠們。

 

 

 

 林田山 (32).JPG  

漫步在林場裡,真的很輕鬆愜意。

 

 

 

 林田山 (33).JPG  

原課長級宿舍,現已改做遊客服務中心,
附設林田山咖啡館及藝文走廊,這裡也有紀念章可蓋喔。

 

 

 

 林田山 (34).JPG  

遊客中心旁一片綠意盎然,
林場高階人員房舍主要建築在這山坡上。

 

 

 

 林田山 (35).JPG  

整修過後的場長館,煥然一新。

 

 

 

 林田山 (36).JPG  

從單身宿舍區捬看場長館全景。

 

 

林田山 (37).JPG  

 

 

林田山 (38).JPG  

場長館內有提供免費的明信片,
可向入口諮詢處工作人員索取,郵票另購,
後來想到過年期間郵局都沒營業,
於是直接向工作人員買了十張郵票,
再接下來的行程,就不用耽心沒有郵票。

 

 

 

 林田山 (39).JPG  

郵筒也是木頭做的,造型很討喜,在場長館入口圍牆邊。

 

 

 

 

 林田山 (40).JPG  

不愧是場長住的地方,裡面寬敞舒適。

 

 

 

 林田山 (41).JPG  

原木落地書櫃,大大吸睛,
忍不住抽了一本書,就地閱讀了起來。

 

 

 

 林田山 (42).JPG  

繞到場長館後方,有一小片庭園,少有其他遊客來此,
我們就在這裡拍了幾張全家福。

 

 

 

 林田山 (43).JPG  

接著在繞到康樂新邨,是1953後興建的工人的宿舍,共有36戶。

 

 

 

 林田山 (44).JPG  

2001年一場大火,三十多幢的檜木房舍全都付之一炬,
地面上只剩下一塊塊焦黑的水泥基座,
後為了提醒人們燭火無情,
用被燒過的木材,鐵軌及警示鐘組成「火災紀念意象」。

 

 

 

 

 林田山 (45).JPG  

某角度的帥

 

 

 

 林田山 (46).JPG  

檜木、肖楠、扁柏,都屬柏科,葉子都長的很像。

 

 

 

 林田山 (47).JPG  

中山堂是早期林場裡人們的精神寄託,
但中山堂幾經颱風摧殘,建物大部份已腐朽及傾圮,
復建的中山堂過程中,完全依照歷史建築保存技術辦理,
保留尚可使用的木料,新料則用台灣一級檜木。

 

 

 

 林田山 (48).JPG  

窗戶和柱子,是舊木料重新刨光整理再利用。

 

 

 林田山 (49).JPG  

一走入中山堂,即可聞到濃濃的檜木香,
廳內天花板仍可看到當時建築的人字結構。
有靠背的檜木長條座椅,前排後排的高度還隨表演台距離而增加,
方便後排的人可以欣賞舞台上的表演。

 

 

 林田山 (50).JPG  

1961年,林場用營收福利金購買的日製電影放映機,
當時堪稱東部最新的放映機,也是鳯林、光復、萬榮一帶的大事,
每到電影放映時,人們常將中山堂擠得水洩不通。
這也讓我想起,小時候和街坊鄰居去大廟廟埕看露天電影。

 

 

 林田山 (51).JPG  

 

林田山 (52).JPG  

為了林場內員工子女就學需要,創立的森榮國小,
但因產業轉型及人口外流,後於1988年正式廢校。

 

 

 林田山 (53).JPG  

林場內幾處架索道的「定根」

 

 

 林田山 (54).JPG  

木馬道-看我的厲害~~~

 

 

 林田山 (55).JPG  

機械修理工廠
改建後的日式房舍屋頂不知是用什麼材質做的,不像是瓦片。

 

 

 林田山 (56).JPG  

以前機具的運作是用一台重機,帶動數台機器的方式,
讓林場內的集材機索道、等其他機具運轉,
工廠裡還保留機具履帶。

 

 

 林田山 (57).JPG  

工廠內有一志工,
見我一個人進來東看西看的,怕我沒看到重點,特來為我解說,
除了那幾台生冷的機具,志工要我抬頭看看頭頂上的樑柱,
我發現一塊顏色較淺的板子釘在樑柱上,好奇問了志工,
較正統的日式房舍在完工後,都會釘上像這樣的牌子,
內容多為房子的座落的地點及完工日期,有的還會寫上房屋主人的姓氏,
目的是在宣告屋屋的所有人是誰,並請神明保佑家宅平安,
但大多的日式房舍都會釘上天花板,不太有機會看到這塊牌子,
志工很有耐心的為我解說日式房舍的特色及歷史淵源,
但是黑媽我真的記不了那麼多資訊,
還是要謝謝志工不厭其煩又熱心的解說。

 

 

 林田山 (58).JPG  

離開前,我們在温泉線鐡道上拍全家福,
這時來了三口之家,也想打經這鐵道離開,
我們因為沒有腳架,位置喬了好一會兒,
三口之家的媽媽主動開口說,可否讓他兒子幫我們拍照,
一個上午,我在林場裡遇到這三口之家幾次,
對他五歲兒子拿著一台比他頭還大的單眼相機,印象非常深刻,
爸爸身上也有一台看來很專業的相機,
總會聽見或看見這位爸爸指導怎麼拍照,
所以當這位媽媽開口後,我很快接受他們的幫忙,
小朋友拍照的架勢十足,充滿自信心,
幫我們拍好這張全家福, 謝謝你喔。

 

 

 林田山 (59).JPG  

我們在林場逛了近三個小時,
回來後和妹妹分享這次的遊記,她很驚訝我們竟然可以逛這麼久,
因為這三天都在花蓮,也沒安排太多及太遠行程,隨意走走看看,
忙碌了一整年,當然要在這裡欣賞美景,好好休息,讓腦袋放空囉。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開放時間:09:00~17:00,除夕及每週一固定休館。
地址:花蓮縣鳳林鎮森榮裡林森路20
電話:03-8752100
免費參觀

注意事項:
1.
參觀展覽時請勿大聲喧譁。
2.
園區室內展館請勿攜帶寵物、危險物品、食物、飲料及雨傘。
3.
園區各館禁菸、嚼食口香糖及檳榔。

 

 

 

 

 

 

 

arrow
arrow

    黑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